栏目分类
发布日期:2025-08-16 11:57 点击次数:140
又是周五的文献故事环节,今天我们讲一个日本的案例。
这位女士经历了12次流产,做过所有的常规检查,都显示一切正常。
像许多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一样,她尝试过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甚至免疫球蛋白等复杂方案,却依然失败。
转折出现在第12次、13次怀孕,医生大胆简化治疗,仅用一种药,让她迎来了健康女宝。
这个案例揭示了复发性流产中一个我们反复提及,但终没被主流专家指南和专家共识所认可的因素——同种免疫的重要性。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紧跟着圈姐一起来看看吧!
01患者的基本情况
大家可以看上图,这是这个患者13次怀孕的总体情况概览,前两次流产前,这位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由于接连流产两次,她被诊断为特发性复发性流产,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她曾接受过经验性治疗。
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泼尼松(5毫克/日)或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
在这11次流产中,有3次后续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
患者无重大相关的内科、外科、产科或妇科既往病史。
2008年3月24日,患者接受了针对复发性流产的系统性筛查,所有结果均为阴性。
02患者第12次的检查治疗
患者的前11次怀孕,每次都在怀孕的第五周到第八周的时候流产,在本院就诊的时候,医生检查了她的血液。
结果发现,她的一种叫Th1的免疫细胞明显多于另一种叫Th2的免疫细胞,具体数值是Th1为19.6,Th2细胞只有2.2,比例算下来是8.9.
Th1细胞是身体里负责攻击外来物的“战士”(比如病毒细菌),但如果攻击太强,可能会把胚胎也当成“入侵者”攻击。
Th2细胞则更像是负责维持和平的,帮助身体容忍胎儿(毕竟胎儿有一半基因来自父亲,对妈妈身体来说是“外来”的)。
怀孕时,身体需要更多Th2(和平派)来“容忍”胎儿,压制Th1(攻击派)。
医生认为这个Th1/Th2的比例小于10.3才算比较安全、有利于怀孕。
她的检查结果是8.9,于是医生准孕了,也就是她的第12次怀孕。
她发现怀孕的当天,马上抽血做检查,医生发现她的Th1/Th2比例比值飙升到了15.2。
这表示她的身体免疫攻击性(Th1)更强大,“容忍和保护”(Th2)的力量更弱了,极不利于胎儿生存。
因为发现了这个严重的免疫失衡问题,医生立刻给她用药治疗,治疗方案是免疫抑制药物他克莫司,每天吃1毫克。
这么做就是给过度活跃、想攻击胎儿的免疫系统“踩刹车”,让它不要太“兴奋”地去攻击胚胎。
同时,医生还联合使用了低剂量阿司匹林(帮助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和低分子肝素(主要预防血栓)。
尽管用了药,这次怀孕最终还是在第8周(怀孕约2个月)的时候流产了,流产的原因是胎膜下出血(胚胎周围有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检查流产出来的绒毛组织(胚胎的一部分)发现胎儿的染色体是正常的,说明不是胎儿本身染色体异常导致流产。
03患者第13次的治疗经历
这次怀孕医生调整了用药方案,只用了一种药,那就是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他克莫司,可能是因为上一次出现了绒毛膜下血肿,所以这次放弃了抗凝组合(圈姐备注)。
这个药在大约怀孕第四周的时候就开始用,从之前怀孕时每天1毫克增加到每天2毫克。
怀孕第6周,医生用B超看到了宝宝的心跳,这是个好消息!
但是,B超也发现宝宝个头偏小,比相同怀孕周数的标准宝宝要瘦小(这就是医生说的“宫内生长受限”或“小于孕周”)。
之后整个孕期,医生定期做B超严密监控宝宝的情况,确认了宝宝的发育迟缓是一个主要问题。
因为宝宝长得太慢了(宫内生长受限),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孕妇被转到了更专业的“国立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去继续治疗和观察。
到了怀孕第24周左右(差不多孕中期),发现妈妈的血压升高了(可能出现了妊娠期高血压)。
所以医生又给妈妈加了降血压的药来治疗高血压。
后来,反复的B超检查显示宝宝的生长速度越来越慢,情况不太妙。同时,妈妈的血压也越来越难控制好。
考虑到宝宝在肚子里长得太慢、环境不利,而且妈妈血压高风险较大,医生果断决定不能再等了!
于是在怀孕第29周(也就是还差2个多月才足月的时候),通过剖腹产把宝宝接生出来。宝宝是个女婴,体重只有748克(大约1斤5两,非常轻)。
生完宝宝,妈妈的身体感觉明显好转,住院观察两周后,出院回家。
因为宝宝是极低体重早产儿(才748克),一生下来就被送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那里有暖箱和各种监护、治疗设备。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小宝宝很争气,体重长得不错。
终于,在医院住了整整3个月后(相当于到达了接近预产期的时间),宝宝健康地出院了,中间没有出现其他严重的问题。
患者的Th1、Th2检查记录↑↑↑
04研究者对这个案例的分析
这位妈妈连续流产十几次,医生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她的免疫系统似乎只在怀孕时才会失控。
第11次怀孕,患者用了很贵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保胎时间比以前长了一些,但是还是在孕8周流产了。
医生当时猜测是免疫排斥,流产后查了免疫平衡指标(Th1/Th2比值),结果居然正常!这说明问题只在怀孕时爆发。
第12次怀孕,医生换了一种温和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每天吃 1毫克,同时还是用了阿司匹林和肝素。
一确认怀孕马上查 Th1/Th2比值,结果 高达15.2(很不好)!
细看发现,不是Th1高了,而是 Th2细胞数量“暴跌”(只有1.2),比没怀孕时还低(没怀孕时是2.2)!
用了抑制免疫的药(他克莫司1mg),本该让免疫系统消停点,但结果对维和部队 (Th2)的打击反而更大,攻击部队(Th1)下降不多,导致攻击性相对更强,容忍性更弱了(比值15.2 > 10.3)。
最终还是在孕8周,流产了,胎儿绒毛膜下出血,染色体检查正常,排除了宝宝自身问题。
医生分析,这次流产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身体对胎儿的“容忍度”(免疫耐受)崩溃了,而不是单纯的攻击太强。
他克莫司 1毫克的剂量可能太轻了,不但没起到好的保护作用,反而错误地把“维和部队”(Th2)压得更低了。
另外,绒毛膜下血肿,可能和抗凝药有关,抗凝药这次也没起到作用,下次可以停了。
医生意识到她保不住的核心是怀孕时免疫平衡失控,特别需要抑制“攻击性”但又不伤及“容忍性”(Th2)。
于是医生大胆进行用药调整,只用他克莫司这一种药,剂量加倍,每天用2毫克,用药时间提前,孕4周马上用药,一直持续到生。
医生原本考虑加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但一次治疗要100万日元,患者拒绝了。医生尊重决定,选择只靠加量的他克莫司。
虽然孕期很凶险,但最终这次成功了,医生认为这个病例特别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个病例免疫问题只在怀孕的时候出现,非孕期检查正常,很容易被忽略;
其次,选对药物和剂量,医生尝试了他克莫司,但发现1毫克似乎剂量不够,导致适得其反,加量到2毫克才正好发挥了作用;
再次,明确舍弃了无用功,不再用抗凝药和昂贵的免疫球蛋白,专注于精准调控怀孕期的免疫平衡;
这个案例是全球少有的仅用他克莫司就成功治疗这种特殊类型复发性流产的案例,为类似情况的患者提供了新策略。
05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个特殊案例,我想患者和医生都应该在保胎的过程更加警觉,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入手:
关键教训:隐藏病因要深挖
不明原因流产可能源于怀孕时才出现的免疫失衡(Th1/Th2比值升高),所以不明原因流产姐妹要重视怀孕后的免疫相关筛查;
关键教训:治疗需个体化、精准调控
她曾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1mg剂量联合其他治疗失败(甚至更糟!)。
医生分析1mg剂量不足,反而过度抑制了Th2“和平部队”,加量到2mg并专注此药,最终在第13次妊娠(孕29周早产)成功分娩。
关键教训3:时机至关重要!
孕4周一发现怀孕,立即服用2mg他克莫司至分娩,抢占早期干预窗口。
重要提示:这不是标准方案!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精准方案,动态监测。
11次流产的阴霾终被科学拂去,这不仅是医学的胜利——
它精准破译了"孕期专属"的免疫密码(Th1/Th2失衡),更用个体化治疗(他克莫司2mg早干预)解锁了新生。
致每一位还在反复流产挣扎中的你:不明原因并非绝路,深度筛查探根源;治疗需动态优化,时机是成败关键。
愿现代生殖免疫学的光芒,照亮更多家庭的求子之路!坚持与探索,终将让生命在爱的坚守中绽放。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科普分享,不对所引用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After 12 consecutive miscarriages, a patient received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and delivered an intact baby. Reprod Med Biol. 2017 Jun 21;16(3):297-301. doi: 10.1002/rmb2.12040.
上一篇:中美最关键一战打响, 战书送达北京, 中方拒绝就加200%关税
下一篇:杨军宏:“双创园”里的领路人